二零一零年,祖父溘然长逝。父亲悲痛万分,为缅怀祖父写下一篇传略,“公儿女有四,家教甚严。但求后世有为,励之耕读,生活所迫,自学多技。……公睦族友邻,不吝内外,尽力相助。族中之事,亲力亲为,妥善办置;亲戚之事,鼎力而为,不失礼节;邻里之事,主动而为,不遗余力;红白喜事,知晓襄礼。其德其才,后世不及”。读罢,不禁思绪万千,祖父在艰难困苦中,涵养了宝贵的品质,晚年间仍保持着坚韧的生活态度,同时也孕育了良好的家教家风。
祖父瘦瘦高高的,常年戴着一副石头眼镜,从我记事起,他的背影已经变的有些佝偻了。祖父自幼天资聪颖,因家中人口多,为养家糊口,自学木匠、制作豆腐等技艺,家里的桌椅板凳、柜子等物件都是他亲手做的,实用且精美,大部分至今都还有保留。
祖父通晓礼节,他常常扮演着家族规矩和礼仪的传授者和示范者,小的时候经常给我及弟妹们讲,“食不言,寝不语”,坐要有坐像,站要有站像,饭前他会示范给我们如何摆放桌椅碗筷、酒杯,在餐桌上如何表现得体,餐桌上有长辈没离开桌,我们也不许走。祖父也会教导我们如何尊重长辈,如何招待客人,通过他的言传身教,让我们也受益终生。
搜索我的童年记忆,父亲的严厉,像一把刻刀,把那种凛然不可触犯的家长权威,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。母亲永远是温柔细腻,除了絮絮叨叨带给我们的小烦恼,其他的都是温馨的叮咛和呵护。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,我也逐渐读懂了父亲的严厉。
父亲是位教师,2023年光荣退休时,学校赠予他一块水晶牌匾,匾额正中镌刻着“风雨四十载,丹心撒杏坛”八个字。父亲的教学经历颇为曲折,他一般不讲,在一些特殊日子,三两杯酒下肚,借着酒劲,打开话匣子,给我及堂弟、堂妹分享他过往的经历和陈年旧事。
父亲初中的时候,劳动是主业。他一边劳动一边利用闲暇时间加强文化学习,因表现良好,被推荐上高中,但时间大部分依然被农场劳动占据,此时又恰逢高考恢复,最终无缘大学梦。万般无奈下,回家耕田劳作,但是他并没放弃,此时民办招考,父亲均名列前茅,成为一名小教员,当时教学条件很差,炊事员兼校长一把抓,民办教师两年期间,又自学数理化,考取了师范,遂后进入了公办学校,正式开启四十余年的教师生涯。
慢慢我理解了,父亲是有意识讲给我们听,我也努力的记忆着,我读懂了父辈们艰苦奋斗的精神,正是父亲这些看似平凡却不普通的经历,才铸就了他坚韧的品格和意志力,同时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下一代人。
刚读初中时候的我比较顽劣,胆子也比同龄人大。因不满老师的教学风格和方式,头脑发热在课堂上公然顶撞。结果可想而知,父亲大发雷霆,在教学楼道打了我一个耳光,声音通过空旷的楼道传到了教室每个角落,原本喧闹的教室也突然变得十分寂静,我当时觉得丢了面子,还因此赌气在家呆了两天没去学校。父亲却很安静没有过问我,两天后的清晨我在床头发现一封折叠的信件,大致内容是父亲坦诚自己急躁的脾气,不应该动手,其次是让我要引以为戒,吸取教训,不断完善自我,再今后的学习生活里,认真做事,踏实做人,凡事三思而行。从这件事后,我确乎也成长了许多。
后来我才知道,父亲曾专程登门给老师表达歉意,现在想起来,父亲也同为老师,我的一时冲动置于他的面子何顾?真是罪过。
即将踏入大学的校门,父母强烈要求要送我去学校,我本是不愿意的,只能应允。一路上母亲为了缓解分离焦虑,不住的叮咛我要吃饱穿暖。父亲没有过多言语,送我到校后他们要离开之际,此时父亲提醒我书包里面放的有东西,认真查看,这封《致吾儿书》现在仍在我手机保存着,截取其中一小段:“多思未来,莫负时光,儿行千里,父母念之,切莫惹祸,确保安康。人生无常,经验可贵,吾儿谨记,莫说迂腐”。不如意或意志低沉时读起,仍觉字字箴言。
父亲的爱比较内敛含蓄,在一些特别的事情他总是会以信笺的方式与我进行沟通,延续至今,似乎形成了默契,我也会以实际行动来反馈。
家教家风如同春雨润物,悄无声息的滋养着每位家庭成员,塑造着我们的品格和行为习惯,祖父及父辈们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及个人经历言传身教,将家教家风代代传承,撷取其中几个琐碎的片段与诸君分享,愿你我今后都能成为一个正能量的人!
扫二维码用手机看
我们将以饱满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意识,用先进的管理和企业文化统领公司发展大局,苦练内功,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,更好地为广大客户服务,为推动公司持续、稳定、健康发展而不懈努力,欢迎各位朋友莅临西安指导,真诚祝愿各界朋友生活幸福,事业兴旺!
版权归苏州烟道所有 陕ICP备14013495号-1 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 西安 SEO